3.改革矿山企业内部产权结构
要激发企业活力,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力,采取有效地形式将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是企业人才工作长期的发展战略。可实行股权制度改革、风险保证金承包制、工龄增股制、期权等。在这方面,YK矿业公司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首先,公司自2010年开始试行股权制度改革,请资质部门将矿山矿产经营权进行资产评估,等分成若干股权,万元为一股,企业拿出全部股权的20%向技术骨干进行出让,年终按照股权分配的形式进行分红。其次,针对矿山井巷工程和选矿厂项目,实行技术人才进行集体风险保证金承包制,承包人向公司缴纳了一定比例的风险抵押金后,由承包人在企业内部自行组织承包队伍,开展作业。第三,对核心技术人才试行工龄配股的方式增加企业的持股额度,具体做法是连续工作满2年,增持0.1%的股权。第四,按照上市公司的规程,按照贡献大小,每年向技术人才和骨干配发期权,到期行权。上述措施,使YK矿业公司人才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大大减少了人才流失,企业的整体效益稳步上升。
(四)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向心力
1.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常青树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常青树,建立良好的矿山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是企业能否留住人才的关键。美国著名的管理咨询师郝尔曼在他的《留住员工心》一书中提到:“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成功的公司都必须基于坚实的道德准则,公司的价值观将被视为积聚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生命线”。这一观点表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不但已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码,而且也已逐渐成为企业聚结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IBM公司就是凭借其“尊重个人,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和追求优异工作表现”的原则和信念,构成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积聚了大批优秀的人才。通过富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建设,使人才分享企业发展成果,感觉自身与企业之间处于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关系,自觉实现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一致。
2.企业即要爱才如命,又要有容才之量
求才应能识才,适才应当爱才,爱才还需容才。作为企业领导应当知人善任,当好“伯乐”,善于识“马”。但人才绝非天才,古人云:大凡有能之士,均有瑕疵。意识是说凡是有能力有才能的人,不是什么都好,总有一些缺憾之处。因此,企业在使用人才的时候,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对其不足或缺点要有包容之心。我国饲料大王刘永好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企业,对人才的包容心有多大,你的事业就会做多大。
3.提高企业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增强企业向心力
企业领导人是企业的领袖,是企业的灵魂,领导人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对人才流失有着关键的影响,这需要企业领导自身要具备优秀的素质和修养,在对待人才问题时要有求才之心,爱才之情,识才之眼,尊才之德,容才之量。企业领导人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提高决策和应变能力。做到遇事不慌、处事不惊;既要高瞻远瞩,又要细致入微,因而树立好个人形象,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使人才充分感觉到事业的责任感、成功的自豪感、工作的喜悦感、家庭的温馨感。实践证明,企业领导人良好的人格魅力会吸引一大批为之奋斗的能人志士。从古及今,每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无不彰显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这样的人格魅力下团聚的是一群能人志士,创造的是企业发展的神话。
4.改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解决人才实际困难
矿山企业地处大山深处,远离城市,交通困难,条件十分艰苦。人们常把矿山企业当成一个“小社会”、“大家庭”,正是形象道出了矿山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之处。因此矿山企业要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除安置好员工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以外,还要不断改善矿山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使矿山成为创业的乐园、生活的天堂。人才身处异地他乡,企业要时刻了解员工的实际困难,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子女和亲属的实际困难,竭尽全力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在员工的福利待遇方面,要尽量优于其他行业的标准,尽量满足人才的诉求,使他们有身在“他乡”却没有是“异客”的感觉。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范围不断扩大,竞争的强度不断加剧。目前,金融危机对资源类企业特别是矿山企业的影响是灾难性的,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矿山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人才竞争将会愈演愈烈。但危机和机遇并存,在当今形势下,矿山企业要抢占人才管理的制高点,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通过对人才流失的因果分析,总结人才流失的规律,寻求解决矿山企业人才流失的途径和策略。一旦出现经济复苏,企业将会迅速崛起,恢复往日的辉煌。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这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防止人才流失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二项措施和办法根除人才流失问题是不现实的。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适合矿山企业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将人才的忠诚和献身精神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联想的理念是:人才竞争不在于把最大的珠子买回,而是要先买好自己的一条线,形成一条精美的项链,而没有这条线,珠子再大也是一盘散沙。
本文只是在矿山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后果和对策方面,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矿山管理工作的经验,粗浅的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目的是探讨新经济形势下,矿山企业如何能结合矿山实际强化人力资源工作,防止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 胡丽芳. 人才流失也是财富.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张越宏. 怎样激励员工留住人才. 科学出版社,2006
3.黄鹤. 企业人才危机的成因分析. 商业研究, 2004,(06)
4.周瑞琛.总经理留人之术.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08)
5.胡八一.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务实.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02)
6.傅雷.世界500强企业留人之道.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03)
7.张艳丽. 浅谈矿山企业人员流动. 新疆有色金属, 2007,(01)
8.蒋春燕. 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 中国软科学, 2001,(02)
9.郑昌能等. 国有中小型矿山现状及对策之我见. 甘肃冶金, 2009,(06)
10.往国凤. 企业如何避免人才流失. 管理与财富, 2005,(06)
11.刘建华.浅析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科技创业家,2011,(05)
12.许坤.国内外企业人才流失预警模型研究.商业经济,2010,(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