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念陈旧,缺乏认知。
一些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知,缺乏依靠人才发展民营企业的长远眼光,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往往只满足于现状,不愿花人力、精力、财力去引进高素质人才,没有真正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以事为中心,讲究组织和人员的调配。它要求因事择人,过分强调人适应工作,而不重视员工潜能的开发和利用。只重物质的奖惩而忽视了对人的重视和尊重,忽视了人是管理之本。
(2)家族式管理,缺乏凝聚力
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家庭式管理模式,任人唯亲,效率低下。因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受到血缘和地缘的限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重较小,主要管理者的素质也比较低,缺乏现代化的知识和思维,导致高层决策短视,甚至决策失误,不能作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就指出:“只有当人们愿意将他的财产交给跟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看管的时候,真正的民营企业才会出现。”
(3)欠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近几年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快,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匮乏尤其明显。由于许多民营企业主存在功利主义,有开发培养人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顾虑,对人才只用不养,缺乏充分开发培养、合理使用、有效管理人才的观念。这种观念无疑将民营企业人才的能力局限在现有水平上,不能有效地挖掘员工潜能,更是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极大挫伤,其后果也极大阻碍了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
(4)人事法规政策淡漠
很多民营企业在管理方式上仍处在经验管理阶段,在管理上藐视人事法规政策,民营企业的建章建制、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管理不健全。是员工缺乏归属感、稳定感。部分民营企业为了点滴的局部小利,经常大换血,员工的基础队伍不稳,事业发展受到影响。有的民营企业甚至害怕员工在其企业工作时间过长,民营企业将要给予起较多的福利待遇,而有意借故解雇资深员工,伤害了一些员工的感情。
(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
在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大型民营企业,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都非常重视。然而,在这些精心制定的“科学”的战略规划中,却很难找到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即使有,也只是一些规章制度,如,工资制度、人员调配、晋升等常规性的工作计划,而没有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制定员工包括管理人员的开发、选拔、培养、任用、激励等的全面、系统的规划。这样不但使企业很难随着发展的需要及时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而且,现有的员工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等得不到发展,难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难挖掘员工的潜能,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2、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
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了,但我国的民营企业仍然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和对人的认识上问题更为严重,表现为重物轻人;重生产管理,轻人力资源管理。再加上中国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下岗人员多这一特点。很多民企的老板则认为:中国的人多的是,你不干他会干,他不干仍然会有其他人干。结果怎样?你进我出,人才不稳,恶性循环。结果怎样?不言而喻。
3、缺乏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和成长时期,有限的资源更多的是往生产和销售倾斜,人力资源开发处于从属和次要地位,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总是忽略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和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虽说近年来企业逐渐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并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但由于人才流动性大,民营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时就相对谨慎,而且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相对匮乏也使民营企业很难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4、缺乏长期有效的薪酬与激励机制
员工对职业追求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经济因素,如薪酬、社会保障等,另一类是精神因素,即受到上司的赏识和重用,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等。但大多数民营企业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的制定,忽视建立和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许多民营企业家只考虑到了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而忽视了激励因素,单纯依靠加薪的方法而没有考虑员工精神等高层次需要,不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单一的激励手段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员工使用效益没有达到满意化。
5、对企业文化的塑造不够重视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各自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具有丰富多彩生活的宽松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能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目标,把员工凝聚在企业的周围,使员工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把个人的行为统一于企业行为的共同方向上,从而凝结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大动力。因此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源于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则是依赖于优秀的企业文化。但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却极少重视企业文化的塑造,更重视的是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以及员工能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几乎就是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所以企业往往很难形成真正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无法给员工提供发挥才能和提高素质的平台。
四、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推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民营企业要转变观念,应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高于其他一切形态资本的投资效益。人力资源部门是一种服务、咨询和开发性部门,而并非单纯的成本耗费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应把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视为其核心智能。企业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战略性定位,把人力资源规划纳入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之中进行统筹管理,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决策层,促使企业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促使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同步。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强化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思想
我国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而其根源是对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够,因而,必须首先转变思想、提高认识,这是加强和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所在。必须认识到,在当今时代,企业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竞争。“事在人为”,企业只有具备了人力资源的优势,才能在复杂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戴尔-卡耐基曾说过“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20年后还是钢铁大王”。宝洁公司前任董事长Richard-Deupree也有过同样的论断,他说“如果你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把我们的人带走,我们的公司会垮掉;相反,如果你拿走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而留下我们的人,10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可见在这些大师的经营管理理念中“人”才是企业之本。企业最根本的财富是人,而不是有多少资产。有了人,善于用人,企业就会有一切;没有人,不善于用人,企业就会失去一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对员工实行人本化管理。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举,适才使用;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信任员工,为员工分忧解难;加强企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鼓励员工参与管理;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制定及发展过程的监督。
(三)、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
国外的企业家队伍大都是专业队伍,只有5%的企业家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而国内的企业家只有5%接受过专业培训。企业家的素质有些是后来通过学习获得的,如知识或修养。这些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一部分,人力资本的多少决定了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对民营企业家的专业培训既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培训,也包括理念的更新、专业技术以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内容。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