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树立人力资本观念。在当今社会,企业家、员工的知识和才能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要对传统劳动要素加以区别,从劳动中分离出知识要素,承认知识在财富中的创造地位,并赋予相应的分配形式。
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将人当作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企业要充分尊重员工、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
第四,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观。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思想,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强化人才意识,坚持下列用人原则:一要德才兼备。这是用人的首要原则;二要扬长避短,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量才而用;四要充分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五要竞争用人;六要流动性用人[15]。
(二)变“人情式”管理为“人情式+制度化”管理
我国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较突出的个人感情色彩,在企业的发展中,靠情感的力量团结人才,靠信义的力量维系人才,曾发挥了很大作用。虽然,企业内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情感上的互动,是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一个充满人情味、人际关系和谐、人际交流畅达的企业,对人才的成长、发展、吸引,常常能起到其他因素起不到的作用。但仅靠人情式管理,没有健全制度的约束,也会导致员工队伍的不稳定,使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和安定感。因此,应对人才实行“人情式+制度化”管理,以达到科学地管理和使用人力资源。
(三)设立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建立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在民营企业注意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后,就要设立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予以保证。既然是人力资源部,就要执行其部门职能。从制度的制定到实施到监督,要有一套完整而紧密的体系。与员工切身相关的工资、福利、晋升、考核、岗位评估,监督等制度都要做详细的规定。制度本身要客观、合理,体现“以人为本”,着重从人的本身出发,而不是仅凭领导的一句话。任何事都要按制度和程序办,防止业主利用自身主观意念判断是非。
也许受能力、水平和经验的限制,从人的需要出发制定的制度不能尽善尽美,不能一下子就发挥激励作用,但这个制定实施的过程必须有,而且监督力度要大。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落实好新制度。从基层员工到上层领导都要按规章和程序办事,特别是领导,要以身作则,丢弃家长式作风。
(四)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在民营企业中,主要的激励方式有金钱与物质激励、尊重激励、参与激励、工作目标激励、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荣誉和提升激励以及负激励如淘汰、罚款、降职与开除等。要使人才价值市场化,人才的薪资收入要和市场接轨。人才薪资收人的多少要根据各个时期区域和行业的整体水平来确定。企业要贯彻按劳分配政策,真正体现多劳多得。
另外,企业还应为人才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真正体现机会均等、公平、合理。以素质论人才,唯才是举,在企业内部要实行竞争上岗。民营企业要在工资和奖金分配上根据工作性质、难度以及重要性确定其分配。建立一个开诚布公、互相尊重、关心协作的工作环境,形成企业的高凝聚力,启发和引导员工追求更高的目标。让各方面人才参与企业管理,增强其责任感。对人才激励实施奖励和惩罚并用。做到奖惩及时但不滥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内容,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永久性课题。要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企业管理者必须通过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手段,充分挖掘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民营企业不仅员工素质低下,而且不重视培训和人力资本投资,企业效益每况愈下。所以,当今民营企业要从自身的发展考虑,结合企业的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对管理干部进行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素质;对工人进行技术、技能的培训,并广招人才,使人才资源配置落到实处。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人进行管理。针对民营企业中的员工,如何改变他们当前的状态,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调整他们的心态、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真正使他们与企业融为一体,便成为企业真正落实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
民营企业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推进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使企业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规范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管理;在企业与外界之间,它可帮助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模式,以此拓宽交流范围,缩短交流的时间、丰富交流方式,并可协助维护企业与社会之间良好的关系。
因此,要转变观念,使企业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信息化的推进中,企业的领导层必须理解信息化,领导并参与整个项目的实施,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持。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可通过与政府的信息化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信息化发展介绍会、经验交流会、人才培训等活动,宣传和普及信息化知识。
参考文献
[1] 尹柳营.它山之石—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与案例.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1-13.
[2] 袁红林.小企业成长研究.第一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2(4):9-18.
[3] 华牧.中小企业经营管理300问.第二版.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7:2-9.
[4] 王震,孙霖,虞震.中小企业:日本经济活力的源泉.第一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8:123-155.
[5] 魏国辰.中小企业管理提升.第一版.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5:122-123.
[6] (美)波恩.小企业创业蓝图.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9(2):247-251.
[7] 宁向东.拯救中小企业.第一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2:56-60.
[8] 陈乃醒.中小企业成长案例.第三版.北京:民主建设出版社,2002:41-44.
[9] (美)科斯林(C0llins.J.C)等著;李丽等译.中小企业管理:概念与案例.第一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1:56-65.
[10] 从人事管理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www.hr.com.cn
[11] 俞建国.中国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一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18. 出[12]Alfred•P.Sloan•Jr. 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 of Today. New York: Dickenson,1999:341-342
[13] 梁瑞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管理世界,2004,6(2):119-120.
[14] 谌新民.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中国人才,2002,10(5):23-26.
[15] Jone•Barry.Mark•jordan.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15(4):15-2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