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要想搞好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更新观念,彻底改变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一是要树立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理念。明确 “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要从企业战略的“反应者”转变为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最终成为企业战略的“贡献者”。二是树立人力资本观念。人力资本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部价值。在当今社会中,企业经理、员工的知识和才能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为此,要承认知识在财富创造中的地位,并建立相应的分配形式。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强调以人为中心,尊重员工、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创造性,强调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
4、明晰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其重要性对于寻求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尤为突出。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既充满商机又充满变数,这就要求中小企业所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既要具有前瞻性,又要富有弹性。具体而言,就是在评估现有人力资源存量和界定企业核心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制定预备性的支援人力规划,并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其目标是在企业面临生产或服务能力扩张性机遇时,尽可能快地为核心人员配备中层支援人员,以提高组织的反应能力。同时,人力资源规划保持一定的弹性,可以避免企业发生战略转移时出现人力资源僵化、失调而妨碍企业的发展。
5、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会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透明性,让员工感受到稳定和安全感。明确的考核标准和奖励制度会使薪酬体系对员工的激励程度大大提升,引导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的期望保持一致。员工的选拔、晋升等发展过程透明、公正,就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员工就会建立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信念。因此,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员工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但也需要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专业化、制度化、科学化,但这同时也造成了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之间相互脱节的可能。所以,企业在招聘、培训、薪酬、考核、激励及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时,要从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效率出发,系统考量,让各个制度都能够反映企业的总体目标,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相互支持、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6、建立科学的薪酬及绩效考核机制
首先,薪酬制度设计是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要注意不断地进行企业内外部的薪酬调查,保证企业薪酬体系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要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真正体现以按劳分配为主,按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薪酬制度,应充分重视核心员工的知识、技术、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要让这些要素参与企业的分配。要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殊性质,采用灵活多样的薪酬形式,充分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特别要强调的是:员工的精神满足也是一种薪酬,并与物质的薪酬具有相互替代作用。在注重物质激励的同时,还应注重员工的精神激励。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要使考核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要明确企业的绩效考核目标,根据企业及所考核对象的实际来选定考核指标体系、工作绩效标准及绩效评价的工具,尽量降低考核者对考核结果的主观影响。要强化绩效沟通和员工绩效改进,实现绩效考核引导和激励员工改善工作绩效的根本目的。在强调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坚持严格地、始终如一地做好制度的贯彻和实施。
7、强化人力资源培训
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更多的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和员工学习能力的竞争。中小企业要克服人力资源培训中的短期行为,要把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看作是一项长期投资,加大投入的力度。企业强化人力资源培训,首先要在内部建立起良好的培训环境,在外部选择优秀的培训合作机构,为参加培训员工提供各种一流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其次,企业要结合自身及下属部门的工作重点、发展方向及员工个人目标,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年度培训计划及员工个人发展计划,加大对培训内容的设计与开发,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培训工作,保证培训的效果。另外,要在员工培训中引入激励机制,把培训结果与员工个人及其领导的晋升等制度挂钩,促使各部门负责人更加关心、重视培训工作,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
8、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
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成为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条件。因此,中小企业都应在学习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和员工的实际,建立自己独特的、难以被模仿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要注意不仅要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同时还要培养员工的安全感。当员工遇到困难时,企业要给予员工支持、理解和帮助,助其顺利渡过难关,员工会感觉到温暖,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希望,才会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才会真正做到与企业荣辱与共。
四、结论
因此,通过华林公司我们可以看见现阶段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队伍素质显得特别重要。政府要把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纳入整体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要建立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培训教育制度,加强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同时,民营企业家也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觉增强学习意识,通过自学、进修、参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人才,从而以自身良好的素质去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用好人才、激活人才,更好地为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和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国荣. 民营企业管理创新.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杨大楷.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4,(05)
3、向静. 美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的八大要素.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3,(06)
4、叶生. 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 中外企业文化, 2007,(01)
5、苗圩.落实政策,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时事报告,2012(2).8-1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