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科学分工,职责明确,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变一切由企业主拍板定案的做法,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互相制约的管理机制。
2.建立科学的人才选用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给企业内外人员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从而吸引和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3.依法建立劳动用工制度。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职责和报酬标准;同时应完善社会保险,为员工依法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4.机构设置要注重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培养。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注重培养和吸纳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进入管理者队伍,使人力资源管理走上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三)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关系密切,民营企业只有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才能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协调。
1.建立客观的绩效评估标准。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标准要全面地体现员工的努力水平,尽量只对其个人的任务结果和行为标准进行评估,而不是针对人,评估中不能加入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
2.选择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评估,从而获得全面的、准确的评估结果。
3.企业要强化绩效考评和奖惩、报酬、职务晋升、培训等的关系。报酬要依绩效而定;奖惩也要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来确定,而不能老板一人说了算。在职务晋升方面,也要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对难以胜任工作的,需要进行调整,经调整还是不能胜任的就要解聘;对工作努力、工作效果好的员工,除给予必要的物资奖励外,还可以考虑为其晋升职务,要在企业内部真正形成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的工作氛围,而不是“任人唯亲”的混乱局面。
(四)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
民营企业对员工的激励要注重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结合,首先要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工资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且是员工的第一需求。薪酬的高低也是衡量员工价值的标准之一,较高的薪酬不仅能使员工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同时也可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在物质激励的同时,应注重对员工的精神激励,要建立一种多元化的激励体系,培养和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通过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来激发员工的求胜欲和进取心,形成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局面。
(五)建立教育培训制度
民营企业要加大教育培训投入的力度,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员工感到自己被企业所重视,工作积极性更高;另一方面又能使他们在知识技能上得到提高,以不断适应新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只有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不断加大培训投入,企业员工的素质才会有大的提高,企业的发展才不致因人才匮乏而停滞不前。
1.抓住重点培训对象。在民营企业里,决策者、核心管理人员及骨干员工的素质如何,对企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把这部分人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特别是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如何,培训效果如何,往往会决定着企业重大决策的成败得失,故而更应通过培训以增长自身的知识和才干,从而使自己的管理水平与企业的发展保持同步。
2.选择正规培训机构。有条件的企业,最好让员工到正规院校或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同时选择有影响的培训师和培训课程,这样的培训效果会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3.扩大现任员工的制度化培训。即通过定期的“走出去”、“请进来”、“师徒帮带”、“互相交流”等方式来对广大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4.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即企业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和员工队伍的状况,制定企业近、中、长期培训规划,确定一定时期内的培训预算、培训对象的选调、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式和手段、培训师的培养、培训效果的考核及奖惩办法等。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是企业的社会形象,是企业的知名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民营企业在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应提倡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工作激情,并且着重塑造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确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用人政策,这些都会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成分。
民营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重视并大力宣传企业精神,使企业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观念贯穿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整个体系和所有环节,努力创造和谐、合作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塑造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待遇和优美清新的工作环境,从管理上充分体现对员工的尊重,加强管理沟通,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具体来说:
1.企业内部各种管理制度必须体现企业文化理念。即用制度确保企业文化理念的贯彻执行,使企业文化理念深入职工内心。
2.培养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一致。企业要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内容,从而将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并渗透于员工思想意识中,体现于员工的工作行为中,凝聚在企业的产品、服务中。
3.大力宣传企业文化。比如:编写企业文化故事,在企业内各种文化载体上刊登出来;在企业内举行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奖励大会,让先进个人走上台去,用鲜活的模范事迹教育广大员工,以成为员工的典范、标杆、楷模、榜样。让员工明确地知道,企业在旗帜鲜明地激励什么,崇尚什么,反对什么,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4.建立各种沟通平台。比如私营企业老板与员工对话平台、企业内部论坛等,充分传递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使信息透明化,让员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在体现企业公平、民主、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的同时,使员工的思想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与企业核心价值观接轨,形成企业和员工认同的主流思想。
结束语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决胜因素,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民营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民营企业经营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适合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加强招聘、绩效评估、培训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培育企业文化,从而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好、更持续的发展。
引文注释:
(注1)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7页。
(注2)《简明工商管理大百科全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第243页。
(注3)李明:《私营企业成功模式解析》,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35-36页。
参考文献:
1.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版。
2.杨炎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3.李明:《私营企业成功模式解析》,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4.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5.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1954年版。
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11月。
7.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8.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9.孙海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0.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1.Baird L S et al:《Performance appraisal sourcebook[M]》,HRD Press,1992。
12.Peter F. Drucker:《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Press,195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