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人事管理实行的是统一计划调配的管理方式,虽然可以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也出现了管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造成了人才的部门所有制,形成了浪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就是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其利用律。
(2)、合理流向原则
合理流向就是人才从多的地方流向少的地方,从人才闲置的地方流向人才紧缺的地方,从效益差的地方流向效益好的地方,促进人才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
(3)、最佳社会效益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注意宏观调控,调整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可以用政策加以引导,必要时辅之以行政手段加以调控。
(4)、自主原则
在人才流动中应坚持自主原则,创造条件让供需双方直接见面,实行双向选择,做到两全其美。
目前人才流动的形式有:录用、聘用、兼职、租赁、咨询等。
二、考核与激励
1、 考核的作用
人员考核是检验人事管理工作的手段,又是人事决策和改进人事管理的依据。主要作用有几方面:
(1)、人员考核是人员任职使用的依据
(2)、人员考核是决定人员调配和职务升迁的依据
(3)、人员考核是进行人员培训的依据
(4)、人员考核是确定工作报酬的依据
(5)、人员考核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手段
2、 考核的方法
传统人事管理实践中,对人员的考核多用静态的方法,定性多定量少,总的来说缺乏科学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继承定性考核的同时,也引入了一些定量的考核办法,总的有下面几种:
民意测验法、共同确定法、配对比较法、等差图表法、要素评定法、立体考核法、欧德伟法、情景模拟法、关联矩阵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
3、 激励的作用
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永恒主题,激励的主要作用有:
(1)、人员激励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
(2)、人员激励是提高人员素质的有力工具;
(3)、人员激励是形成良好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
4、 激励的原则和方法
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正确的激励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目标结合原则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3)、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4)、正强化与负强化相结合的原则
(5)、按需激励相结合原则
(6)、民主公正原则
如本章开头所列举的甲、乙两个不同的企业,甲采用的是以处罚为主的“负激励”,没有考虑到上述的原则和方法,造成员工士气低落,所形成的是一种消极的企业文化,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相应地,乙企业由于提供了有挑战性的工作,辅之以正确的激励措置,形成了积极、和睦的企业文化氛围,就可以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以实现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协调统一。
三、人员培训及开发
1、 人员培训的原则和形式
人员培训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为此,应注意全面规划,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相就合的培训计划。
(2)、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组织文化培训兼顾的原则
(3)、全员培训和重点提高的原则
(4)、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的原则
人员培训的主要形式:
(1)、从培训与工作的关系分,有在职培训和非在职培训;
(2)、从培训的组织形式看,有学校培训、短训班、自学等;
(3)、从培训目的看,有文化补习、岗位培训、学历教育等;
(4)、从培训的层次上分,有高级、中级和初级培训。
2、 人员开发计划和类型
人力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智力资源,为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在制订人力资源开发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人力资源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包括知识结构、工作技能、工作态度、行为方式等;
(2)、人力资源实际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3)、人力资源实际素质能力与岗位职责要求的差距。
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有下述几种类型:
在职开发、替补训练、短期学习、职务轮换、决策训练、决策竞赛、角色扮演、敏感性训练、跨文化训练等。
四、人力资源的劳资管理
现代劳资关系的特征
劳资关系是指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工作过程中的关系,劳动法、工会法等是调整劳资关系的法律规范。现代劳资关系有以下几个特征:
(1)、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直接的关系;
(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组织,如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
(3)、劳动者要成为组织的成员,并遵守所在组织的规章制度;
(4)、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依靠共同语言、兴趣爱好等存在;
(5)、协商成为沟通的主要手段。
五、个体、群体特征与人力资源管理
1、 个体特征与人才的管理
个体特征包括人的感觉、知觉和个性,在人才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要尽量使个体特征的发挥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充分发挥个体特长。同时,在进行人员培训时,也应针对个体的不同,因材施教,以求扬其所长,补其所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群体特征与人才的管理
由于人力资源大多都在不同的组织内,人力资源的作用,主要不是以孤立的个人,而是以群体的形式实现的,因此,人的行为,不仅受其自身的制约,而且深受群体的影响。在影响群体特征的诸多因素中,组织文化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现在:
(1)、潜移默化的作用;
(2)、规范作用;
(3)、筛选作用;
(4)、凝聚作用。
为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适应群体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领导的率先示范作用;
(2)、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
(3)、骨干带头的从众作用。
3、 组织文化与人才的管理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组织文化的作用,组织文化的建设必须遵循相应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运用心理定势;
(2)、加强心理强化;
(3)、利用从众心理;
(4)、培养认同心理;
(5)、引导和培养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非正式组织;
(6)、树立先进典型,激发模仿;
(7)、化解矛盾和挫折心理。
六、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任何组织,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发展。同样,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新兴内容,也在不断的创新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当今管理者面临的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包括:劳动力队伍多样性的管理,它影响着诸如招聘、甄选、任务分派和培训这些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全职家庭带来的社会问题,它可能会影响到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工作调配和利益冲突等关系上;信息获取和交流技术的日新月异,已经在影响着管理工作的进行,它甚至会影响到我们基本的价值观念,打破历史以来的管理格局,甚至改变现行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依靠不断的创新才能完成。
(注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第103页
(注2)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第168页
参考书目:
1、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2、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
3、 柴爱东 罗东来:《实用领导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
4、 《人力资源:组织和人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
5、 徐国华 赵平:《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