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不但要让企业组织本身关注内部,同时更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企业策略和目标的一切核心因素都集中在“人”的身上,实践思路和方法有:
(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人、财、物是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而人力又是其中最为活跃,最富于创造力的因素。即使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最完备的物质资料,没有了人的准确而全力的投入,所有的一切毫无意义。谁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了人力资源,谁就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有效沟通是管理中的艺术方法
管理是讲究艺术的,(注10)对人的管理更是如此,新一代的管理者更应认识到这一点,那种高谈阔论,教训下属,以自我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已不适用了。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具有成熟智慧的管理者会认为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表现自己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这样不仅可以使员工增强对管理者的信任感,还可以使管理者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更有效地组织工作。适时地赞誉别人是管理中极为有效的手段,在公开的场合对有贡献的员工是给予恰当的称赞,会使员工增强自信心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创造更佳的业绩。
(三)寻求效率逻辑与感情逻辑之间的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
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是协调好组织内部各种利益群体关系,增强单位凝聚力最有效的途径。1、包容的需要。这种需要表现为希望和他人交往、交际,有与别人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愿望。如果包容需要强烈,则行为主动、积极,喜欢与别人交往。2、控制的需求。这种需要表现为在权力上有要求控制别人的愿望。如果只有控制需求,没有感情需求和包容需求,就必然争权夺利,使人厌恶,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3、感情的需求。这种需求表现为在爱情和友谊上同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如果包容和情感需求强烈,就会处处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尊重别人,在人际关系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五、以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一)以良好人际关系提高管理效率的方法探索
(1) 沟通的重要性,正是不同的尊重人的方式,中国的沟通表达方式讲求含蓄,多采用暗示的方式;而西方的沟通讲求不直白无分歧,直截了当。特别是在说“NO”的时候,非常忌讳直接表达,通常是顾左右而言他,甚至寻找中间人来传话,正因为这种沟通环境,通常员工对某件事情不满,而表现出他对另一件事情有看法;中层管理人员有想法,会假借员工之口来表达。这种沟通下,如果不是经验独到的老江湖,常会感到无所适从,特别是在上下级的交流过程中最为突出,经常上级认为自己的信息已经准无误的传递出去了,下属却不知所云,鸡同鸭讲,劳而无功。所以,在国内企业中,听到的反馈不能完全算数,可能并非真实情况的写照,还需要去了解深层的根源,而不能枉加臆断。
(2)正确的态度对待规则。西方非常强调规则的作用,认为企业的所有成员的行为都应该以规则作为标准,但是中国人更喜欢强调能人。这里的能人不是指制定好规则的人,而是指用非常方式创造意想不到效果的人。在追求创造奇迹的过程中,经常“权大一级压死牛”,使规则服从于具体的任务需要。企业中最希望有规则的人是企业的领导者,最先不遵守规则的也是企业的领导者,上行下效,规则的执行没有独立的裁判,规则迅速失去生命力。
(二)构建和谐新型人际关系提高管理效率
真挚亲密、诚实守信、平等互尊、切实相爱的人际关系是高效管理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注11)人是社会管理的第一类客体。人是社会的细胞,是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只有管理好了人,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因此,科学地管理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社会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整个管理效率的关键。
总之,管理不仅是对物质生产力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管理。人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是社会上最宝贵的资源,是生产力最耀眼的明珠。我们应该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使之成为现代公共事业部门前进的主旋律,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完善并使之不断创新和发展,重视人、尊重人和理解人的管理思想模式定会为国家的公共事业创造美好灿烂的明天。
引文注释:
(注1)曾士强《人际关系学说》,上海人民出版社2的3年版,第170页
(注2)赵光中《韦尔奇管理艺术丛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第1版,第32页
(注3)(美)赫伯特 G.赫尼曼《组织人员配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4版,第153页
(注4)张康之;李传军《公共行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46页
(注5)魏成龙《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16页
(注6)陶应虎 顾晓燕《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7页
(注7)张倜《劳动关系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第78页
(注8)刘鹤群《社会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第1版,第89页
(注9)赵继新主编《人本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123页
(注10)申明,姜利民,杨万强《管理沟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46页
(注11)王凤彬,李东,《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271页
参考文献:
[1] 王重鸣:《管理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谭力文,徐珊:《管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 朱立言:《行政领导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 张燕主编:《管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 姚裕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 罗旭华:《实用人力资源管理技巧》,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8] 卢福财主编:《人力资源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9] 韩淑娟,赵凤敏:《人力资源管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 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11] 居延安 胡明耀:《关系管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 吴大英,沈蕴芳:《西方国家政府制度比较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13] 陈天祥:《人力资源管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 [18] 王乐夫,《现代领导科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 周三多,《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