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效率就是生命”。管理效率是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管理工作的中心,在管理系统中,人是最主要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对人的行为的管理。人是生产力和整个管理中最活跃、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组织活力的源泉在于人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过于强调人际关系,依附人情往来,与实际工作需求相脱节,另一方面是片面追求效率,忽视人的因素对效率的影响,只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而未给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以足够重视。笔者认为,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管理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际关系与管理效率有效结合的途径与方式,构建和谐绿色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最终目标。
关健词:人际关系,管理效率,提高,以人为本
一、人际关系与管理效率理论的一般阐释
(一)人际关系的制度理论
1、人际关系的理论概念
理论上,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交往有两层意思:一是人际交往是一个信息交流与思想情感交流的过程;二是在信息与情感的交流中,交流双方的心理是互动的,一方的行为会引起另一方相应的行为。对人际关系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它包括心理关系、行为关系。它是一群相互认同、情感相互包容、行为相近似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成的关系。从以上理论可以看出,在人际关系中“情感”是主要的因素。我国目前人际关系的现状正在陷于困境,其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淡化和庸俗化。造成人际关系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以及它所蕴含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所带来的负作用。因此,要使人际关系走出困境必须首先消除市场经济以及个人主义价值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关键又在于加强和谐、诚实、守信的人际关系建设,及沟通、礼仪等方面的相关教育。
2、人际关系的研究成果分析
人际关系是影响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对此,最著名的理论研究是“霍桑试验”(注1),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一,工作环境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二,各种工作条件、福利待遇,也不是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的唯一因素。三,物质条件变化对管理效率的影响不大,人们的工作成绩还受其他人的因素影响,即不仅仅取决于个人自身,还取决于群体成员。四,在实际组织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团体”,决定着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对每个人来说,其在群体中的融洽性和安全性比工资、奖金等物质因素有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在此项实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的工作效率即管理的效率不仅要受到生理方面、物质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要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明白了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动因需求,我们再来看管理效率问题。
(二)管理效率的相关理论研究
管理工作本身既有科学性的一面,又有艺术性的一面,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复杂因素,使它在研
究方法上不同于科学和自然科学,很难完全定量化,也难于在现实生活中找出绝对理想的最优管理方案。管理还是一门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个人的智慧、知识和经验,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管理活动相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的管理。
1、对管理效率的概念理解
所谓管理效率,就是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与任务以及既定目标的基础上,投入的工作量与获得的工作效果之比,以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管理效率应该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是功效与价值的统一。讲管理效率就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适应人的需要和特点,顾及社会因素及其各方面的影响,充分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而获得最佳管理效果。
管理效率的三个层次。(注2)管理效率的内容一般大致分为三个管理层次:高层的属于决策层次,通常是指主管部门为了完成总目标而进行的规划、决策、安排、协调、沟通等工作。这一层次追求的是组织效率。中间管理层的属于管理层次,通常是指分管部门为遵照上级部门的决策,而进行的最有效的分工合作和监督,全盘解决组织与管理的问题,这一层次追求的是管理效率。执行层次通常是指基层部门为贯彻上级方针政策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具体工作。这一层次追求的是机械效率。三个层次的效率指标构成了管理效率的完整体系,上、中、下三层的效率都达到了标准,才称得上达到整个管理系统的效率标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人际关系与管理效率(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