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传统培训手段的实际效果,其培训哲学就更着眼于每一组的前者,后者则更体现现代培训管理秉承的培训理念。传统的培训是以教员为起点的“生产导向”培训模式,学员居于次要地位或没有充分利用他们自身内在的学习资源,所采用的培训方法依据教员能否提供为前提,学员学习的目标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分数或者得到一个培训合格证书。现代培训从一开始就是以学员为设计培训项目的起点,是一种“顾客导向”的培训模式,即在充分掌握成人学习规律基础上展开系列培训活动。因为学员是成人,大都是担任一定工作职能角色的员工,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对事物有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这也是培训所依据的重要资源。他们可能缺乏的是,这些经验没有总结或形成理论。
五、结素语
国外的培训理论已渐趋完善,但在国内,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研究和探讨现代培训理论、方法和技术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本文从理论上初步对培训方案的设计作了一些分析,浅要阐述了如何设计一个具体的培训方案。
引文注释:
(注1)李爱莲:《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62页。
(注2)李爱莲:《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63页。
(注3)李爱莲:《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64页。
(注4)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238页。
(注5)李爱莲:《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64页。
(注6)张志鸿等:《现代培训实务》,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5页。
(注7)林泽炎、李春苗:《人才资源开发》,2004年9月号,第5页。
(注8)吴国存、李新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第353页。
(注9)毕杰礼:《中国培训》,2002年1月,第53页。
(注10)傅浙铭:《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1月号,第55页。
(注11)张志鸿等:《现代培训实务》,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98页。
参考文献:
1. 李爱莲:《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2.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
1版
3.张志鸿等:《现代培训实务》,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4.吴国存、李新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
5.姚裕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6.安鸿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10
月第1版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6/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