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培训的概念及理论研究的发展入手,分析我国企业培训现状,提出如何设计培训方案并合理规划,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指出设计培训方案时应考虑的因素,确定一个初步方案,再对培训方案评估修改,最终制定出一个较合理的培训方案。
关键词:培训方案、培训需求、方案设计、研究
正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形态,已在发达国家来临,在我国也已初见端倪,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重视。21世纪,资金、技术、信息和各种物质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范围内流通和转移,唯一不能转让的是企业员工的素质。在企业竞争日益表现为人才竞争的今天,培训无疑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但不等于就能做好培训工作,因为培训工作的完成需依赖于培训方案。有好的培训方案,不一定有好的培训效果,但要有好的培训效果,则必须要有好的培训方案。
一、培训理论研究及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为代表最先强调了培训的重要性。泰勒认为,企业管理层不懂得用科学来进行管理,不懂得工作程序、劳动节奏和疲劳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尤其是工人缺少培训,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合理的工具,这就大大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注1)。1961年,麦格希与赛耶出版了《企业与工业中的培训》一书,他们提出了三种分析法即组织分析、任务或经营分析和人员分析,并将它们应用于企业选拔合格人员、编制培训计划、设计培训方法等(注2)。1990年弗农•汉弗莱在《培训与发展季刊》上写了《全组织的培训》一文,提出从整个组织角度考虑“集体培训”的理论,先从总体考虑培训,目的是使个人培训最终为组织目标服务,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他认为任何组织都有 5个组成部分,即组织目标、机构、人员、设备、程序和资源。其中,人员是实现组织目标最关键的因素,要使人员为组织服务,必须进行培训和管理(注3)。自泰勒制得到普遍实行后,企业界的传统观念发生转变,开始大规模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行为科学产生后,这项工作更被视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受到广泛关注。培训作为科研课题首先是在心理学与科学管理领域进行的。培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史。从农民传授播种技能到工人带徒弟都是培训活动的体现。总之,随着科技革命和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培训理论会不断更新,新的培训理论会不断涌现,需要有能提供更特殊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系统,于是有一定规则的培训活动便出现了。何为培训,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摘录一些供研究参考。
培训就是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注4)。
培训是通过各种教导或经验的方式在知识、技能、态度等诸方面改进员工的行为方式,以达到期望的标准和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注5)。
培训是由组织提供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与学习,旨在改进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行为,从而使其发挥更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质量,最终实现良好组织效能的活动(注6)。
总之培训是一种教育活动;培训是针对成人进行的;培训的直接目的是改进员工的行为;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组织的更好效益。其特征表现为:
(一)培训的全员性。企业培训的对象为全体员工,包括上至组织经营决策层的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操作岗位的普通员工,这样通过全员性的职工培训提高组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组织的发展。
(二)培训的计划性。即组织把培训工作纳入企业经营战略发展计划之内,规范培训工作,建立组织培训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员工教育培训工作。
(三)培训的终身性。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仅凭学校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已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企业的培训也绝不能是一次性的,必须经常不断地给员工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不断培养和造就企业所需的人才。
(四)培训的多样性。企业培训工作不同于社会教育,其形式应多种多样,根据组织工作需要和员工个人的特点、条件和需求,灵活选择和运用。在培训方式上亦灵活多样,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企业培训方案设计研究(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